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新能源汽车发展应以技术立品牌
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一方面,行业高度关注“新基建”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同时,后疫情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何“爬坡过坎”也成为讨论的焦点。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面对客观存在的疫情冲击,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聚焦核心技术领域,以技术立品牌,同时,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的一揽子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
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电力报:您今年带来了什么建议?
方运舟: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世界的领跑者,但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行业技术更新快,产品无规模效应,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供应链资源紧张,成本居高不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二手车残值率低;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汽车市场持续下滑,消费呈疲软态势。
我这次带来的是关于《关于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 促进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产业配套环境完善、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等方面的内容。建议国家加快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延长国补政策退坡时间,加快资金结算;给予金融、税费及资金支持;同时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电力报:随着新基建的大力推进,包括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大力发展,您怎样看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方运舟:智能纯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新基建中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数字化建设等相关内容,与新能源汽车结合将会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推动促进新基建的发展,反过来,新基建等各种设施的完善也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非常长的,从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到下游的应用,特别是智能纯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更长。想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巨大突破,或是核心技术上的领先,需要上下游产业以及终端制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相互之间能够融合贯通。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智能科技的驱动。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创新,面向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改善和优化企业数字化、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运行水平,加速产业升级。
疫情给新能源汽车企业敲响警钟
中国电力报:后疫情时代,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哪些变化?
方运舟:到现在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复工复产可能才完全恢复。我们新上市的哪吒U前期订单非常多,受疫情影响,到现在定单满足率还不到30%,原因就是缺零部件。我们的采购团队几乎天天去盯着供应商要零部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满足定单需求。
疫情给中国汽车特别自主品牌包括新势力新能源汽车企业敲响警钟。经过此次疫情,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支持零部件企业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更应该注重全体系提质升级,面对市场乱局要埋头聚焦核心技术领域,以技术立品牌,追求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稳健的向上发展之路。同时,在保证高质量、高品质的基本前提下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更快速地推出质优价优的新车型,以高效率应对市场需求、满足用户期待。
中国电力报:近期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消费政策,对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方运舟:新政对恢复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今年3月,国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政策,这将有效激活受到“车市整体下行”和“疫情突发”叠加冲击的中国新能源车市。有效提振市场消费端、制造端乃至产业链和资本市场的信心,对于产业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短期来看,新政将有效对冲疫情对新能源车市造成的冲击,同时惠及供给侧和需求侧,将有效刺激产业活性,避免因疫情造成产业休克。中期来看,新政推出将遏制此前补贴政策退坡造成的新能源车市下滑趋势。巩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成果,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为产业发展形成更大的成本效应赢得必要时间。远期来看,新政推出将使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在时间维度上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有助于保持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
另一个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退坡之后,各企业将会考虑到产品布局、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措施,这将整体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