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在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二合一评审,取得了包括滚动轴承(尺寸公差、旋转精度、径向游隙、理化性能、寿命试验等)、商品滚动体(锥度、圆度、粗糙度等);保持架(尺寸公差及化学分析等)三类产品二十九个参数检测能力的资质,至此,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筹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中心基本情况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需要,于2012年12月批准筹建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挂属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非独立法人机构,由挂属机构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义务。主要职责为:承担省、市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接受客户的委托检验,培训相关检验人员等,为实施监督检验提供技术保证。
中心由13个部室组成,其中职能部室9个,检测室4个;现有职工82人,其中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30人,在检测人员中: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师5人,高级工6人,所有的检测人员均经过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中心现有办公室和实验室面积2000m2,其中检测实验室面积占1800 m2;配备了进行滚动轴承、商品滚动体、保持架检测所需专用检测仪器60余台,其中包含用于圆度测量的泰勒365圆度仪,用于粗糙度测量CU9505激光粗糙度仪,用于理化性能检测的ARL4460直读光谱仪、ICAP6300等离子体发射光谱、EMIA-320V碳硫分析仪,用于轴承寿命检测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试验机、汽车轮毂轴承模拟疲劳试验机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1800余万元。所有的测量设备均经过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校准,满足对三类产品二十九个参数进行检测的能力。
二.体系健全,管理有效
为保证通过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中心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二合一评审和能力建设现场验收评审,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组织轴承中心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技术文件精神,在省计量院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逐条逐款分析、落实,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目前运行的管理体系经历过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得到全面检查和确认,反映体系持续改进,运行有效。
轴承中心自筹建和试运行以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在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准备和完善。按照检验标准配置了测量仪器并有效溯源;检验经过人员经过培训,操作熟练,持证上岗;设施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建立了相应检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起草了检测装置的操作规程或仪器操作方法;编写了主要参数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等等。中心试运行期间按照体系运行要求经历了一次内审的检查、一次管理评审的评议,显示中心运行符合管理体系要求,满足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检验实验室的要求,
为了使轴承中心的能力建设和业务拓展长远发展和后继有人,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的意见》、《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培养及年度轮岗实习计划》、《首席专家及优秀青年专家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了轴承中心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
三.科学规划,稳健发展
为了保证轴承中心与我省轴承制造产业紧密结合,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引领产业创新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省计量院领导组织中心先后走访洛阳周边地区轴承加工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推介我们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管理理念,以及高效优质的产品检测服务;针对企业的需求,找准中心的发展方向,完善自身的能力建设,发挥中心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及周边地区轴承产品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9家,实现轴承生产5515万套,销售收入604395万元,实现利税3597万元,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厂家有120余家,销售收入2.9亿元,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心还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到国家轴承检测中心等兄弟单位走访考察,组织技术人员搜集各种技术标准210余项,客观全面地掌握了国内轴承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
截止到目前中心的能力建设实现了滚动轴承、商品滚动体、保持架三类产品二十九个参数的检测并取得了相应的资质,检验检测能力覆盖了省级质检中心名称对应的85%以上的产品,具备了轴承行业关键参数及重要产品的全项检验能力,检测能力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测质量,中心技术人员对球轴承轴向游隙测量结果、轴承表面粗糙度Ra值测量结果、轴承内、外径尺寸测量结果分别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且针对这些参数定期和国家轴承质检中心、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比对,对比对结果分析显示为满意,表明轴承中心不论在人员、设备、环境和采用的检测方法均满足所开展项目的要求。
四.科研引领,培养人才
河南省轴承产品监督检验中心试运行以来,一贯重视科研学术工作,在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活动的同时,坚持做好内部培训技能提升工作,开展内部学术交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申报科研成果。
目前,中心的技术已先后取得科技成果9项,获省部级专利2项、科技成果奖9项、发表论文9篇。以轴承中心建设为基地,做好“基地、项目、人才”的结合,正在努力通过基地争取项目,通过项目凝聚人才和培养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2014年以购置高精度检测仪器以及参加中国轴承行业产品博览会为契机,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先进检测机构学习和参加国内高水平交流会议、产品检验和计量技术研究,了解掌握目前轴承行业高精尖产品的检测分析方法,提高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为中心成为国内一流检测实验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为专业技能提升和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2014年,中心1名工程师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4名检验人员获得技师资格,为了不断提高检验队伍整体水平,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未来两年,中心人才发展目标如下:
1.高级职称人员提高率达到3%,技师职称人员提高率达到6%。
2. 对中心的轴承检测、长度、电学、力学、理化分析等相关技术人员采取送出去学习、横向联合课题攻关等方式加强培养。
3.积极参加国家、省级检验机构举办的有关轴承产业的研发、检验、计量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
五.积极开拓,服务社会
恢复东中西自然经济梯度,维持东中西地区的正常经济循环,国家总体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都提出:“在2015年把中部地区打造成“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条扶持政策预示着,在近年内一大批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都会不久在中原地区实现,其中轴承产业所占份额将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检测仪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国家轴承制造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立,必将推动河南轴承产品行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目前,轴承中心筹建工作已经完成,内部业务试运行良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行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我们将本着科学规划,稳健发展的方针,继续完善充实检测能力,扩大服务范围,营造检测品牌,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树立行业威信,提高科研水平,培养一批具有行业威望的技术专家,使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都达到国内一流实验室的水平。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继续努力,把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质检机构,使之成为推动我省轴承产品检测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技术支撑。